前一陣子好像美國突然流行拍高中的美式橄欖球電影,其中一部是「衝鋒陷陣」 Remember The Titans,劇情是黑人教練布恩來到一所純粹都是白人的高中擔任橄欖球教練,同一時間,一些黑人學生也由另一所學校被迫轉學到此。



那依然是一個黑白分明,白人高高在上的地區,黑人教練和白人副教練都要拋開各自心結合作,他們也要讓黑人和白人球員屏除歧視跟對抗,還要一起面對整個白人社區的歧視。最後他們贏得冠軍,也幫助消除了種族的歧視。
 
老實說,我幾乎從頭到尾都在掉眼淚,很丟臉,不過我承認,我是一個愛哭的精神科醫師。今天晚上又剛好看了另一部美式橄欖球的電影,是講青少年監獄中試辦一個計畫,讓原本應該唸高中的青少年犯人組隊跟外面的高中打球。
 
我沒哭,但是看到片中魔鬼的訓練,對運動的熱愛,心中感慨萬千,也不斷在思考:「台灣正積極地把電玩當成競技項目,除了討好年輕族群跟電玩產業,到底有甚麼意義?對年輕一代未來可能的影響?」。
 
台灣可能對美式橄欖球有了解的人不多,但是多少知道這個運動要壯、要快、要很好的體能,要經得起衝撞,更要團隊合作跟默契,需要不斷的練習。
 
電玩競技也需要團隊合作、默契,跟不斷的練習,可是輸的人得到甚麼?我不知道,就像參加韓國團體的練習生,犧牲學業日夜苦練,不成功要做甚麼我也不知道。美式橄欖球其實會要求在校成績,希望可以讀大學完再進職業隊,我們跟韓國呢?
 
我有一個小孩以前很大隻,接近一百公斤,去美國念高中時依規定被要求參加運動社團,必修。他先參加游泳隊,因為之前在台灣都有學過,沒多久就被派去比賽,結果他其實沒學開賽的跳水,一開始就直接平摔到水裡,全場爆笑。後來參加角力隊,反正美國高中規定要選一個運動社團,游泳不行換一項,但是他每次比賽都輸。我很好奇問他;「小孩,你這麼大隻應該會贏吧?」「爸!比賽是分級的,每個都跟我一樣大隻,而且都已經練了很多年,我都嘛輸得好慘。」
 
可是他個性慢慢變了,最近瘦了20公斤,寒假回國前先問我找健身房,說他現在一周習慣去2-3次。可是我們迷上電玩的呢?那些選手的未來呢?我們年輕人的運動習慣呢?
 
最近才在門診看到一個準備要出國參加比賽的電競選手,20出頭歲,跟我兒子差不多。問到他的未來則是一臉茫然,說他們的職業壽命也不長,說換人就不見了。政府說支持,可是不當選手了呢?也沒特殊專長,大學也不用功,好像甚麼都沒有。
 
至少有一點我可以確認,如果以後戰爭是遠方遙控的無人飛機、飛彈、船艦,我們中華民國的軍力應該很強。再把電玩崇高化、運動化,恐怕就是製造更多沉迷在網路世界、電玩,迷惘的一代了!

arrow
arrow

    welly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