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請見關鍵評論網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0096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等到真正神經網路世代的來臨,牽引機器的「人類」絕大部分也將被機器所取代,請想想這樣將會造成多少人的失業?這是一個各國政府都不敢去面對的問題,不管是企業或國家,不做會失去競爭力;做了,裁員跟失業人口將不是成倍數的增加,而是如雪崩般的滾落。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先生在2018年7月22日的股東會上說「計畫要在五年內把作業員拿掉80%」,股東會的隔天,郭台銘先生召集事業群總經理和次集團董事長,進行超高層會議,確定了「人力降本,勢在必行」的政策。預計在1年內裁員34萬人,省下2,300億台幣的人力成本,近期鴻海員工已開始收到第一波裁員通知,最近有周刊報導今年9月再砍七千人,台灣生產線全沒了

實際上郭台銘先生在五年前就已啟動關燈工廠(無人工廠)的計劃,鴻海目前在中國已有六座關燈工廠,除了中國,連日本、越南、歐洲,以及將動工的美國,都將規劃成關燈工廠。郭台銘喊出將在五年內用機器人取代80%生產人力,就算五年內沒做到,十年也要做。以鴻海全球超過百萬名員工來看,等於減少約80萬員工,面對如此龐大失去工作的員工,郭董要如何安排?

郭台銘先生表示,鴻海不但不會裁員,還會找更多有實體經濟經驗,像是軟體、跨領域人才,來互相學習。報導指出,未來依據規劃,這些鴻海員工都將被訓練成人工智慧大軍,配合2025中國製造,協助中國中小企業轉型升級。郭董甚至喊出20年後流水線上的工人職位將會消失,另外建築工人、銀行會計與出納20年後也將看不到,事實上他好像已經準備動手裁減內勤的人力。

鴻海之後出面否認之前的傳聞,但是未來規畫的都是無人工廠該不會假吧?而且只有鴻海嗎?2018年7月25日,日月光半導體總經理暨執行長吳田玉表示,日月光過去四年積極深耕智慧工廠,目前有三座關燈工廠,規劃未來三年關燈工廠數量可到14座。他認為,關燈工廠智慧製造是台灣在全球競爭的利基,機器人在黑暗中彼此溝通作業,並運用智慧製造流程實現百分之百自動化生產的工廠。

 
全球前三大工業機器人製造商庫卡集團(KUKA)首席銷售長Martin Kuhnhen認為,過去大家想到機器人,會想到關燈工廠(dark factory),工廠關燈、人離開讓機器人工作,但現在智慧工廠的新趨勢是人機協同,讓人類跟機器人相輔相成,依據需求調節人力與機器人的比例,讓工作更有彈性。
 
 
談智慧工廠,協作機器人是新趨勢

總部位於德國的庫卡集團的工業機器人在落實工業4.0中扮演重要角色,他們對外表示:人機協同將是未來的新趨勢「協作不是取代人類的工作,而是增加『人』的生產力。」Kuhnhen說明,以組裝生產線為例,機器人可以幫人做的事就包括幫忙取零件、節省取件時間;或是在安裝某個零件時,確保維持一定的力道,人跟機器合作,相輔相成的表現是更好的,未來幾乎所有產業都會被機器人、自動化影響。

「未來五到十年,我覺得智慧工廠有一個重點是彈性。」彈性,指的除了是裝置的安裝與調校時間之外,還有人類與機器人的「溝通」方式。過去我們透過軟體跟機器人溝通,現在的趨勢變成人類透過展示、牽引,讓機器人自動記住他要做什麼事情,相對可以節省很多人力以及訓練上的成本。老實說,我覺得這些都是門面話,甚至是謊話,只是在掩蓋人類即將面對機器要命威脅的真相,五到十年之後呢?

「鴻海不但不會裁員,還會找更多有實體經濟經驗,像是軟體、跨領域人才」,郭台銘先生的話您相信嗎?

老實說郭台銘先生的誠信可以在他的公司經營上看到,但我覺得金仁寶董事長許勝雄先生比較誠實——「節省的人力很恐怖」,過去一條產線要40多人,後來精簡至17人,最後只需要三人。請問郭台銘先生,這5-10年內被裁掉的幾十萬人,到時他會回聘多少?這些員工可以被訓練成他口中所謂的軟體、跨領域的人才?被訓練成人工智慧大軍嗎?還是淪為街頭遊民?你真正關心嗎?別騙人了啦!這些安撫的話,聽聽就好,他連提供員工轉職訓練(按照歐洲一些國家的做法,要三到六個月)都吝惜去做吧?

至於德國庫卡集團所說,智慧工廠的新趨勢是人機協同,請問跟一條生產線上成百上千的員工相比,我們需要多少「人類」去展示、牽引機器人?等到真正神經網路世代的來臨,牽引機器的「人類」絕大部分也將被機器所取代,請想想這樣將會造成多少人的失業?這是一個各國政府都不敢去面對的問題,不管是企業或國家,不做會失去競爭力;做了,裁員跟失業人口將不是成倍數的增加,而是如雪崩般的滾落。

如滾雪球般的人工智慧(AI)和生產自動化正在我們眼前上演

國外的研究顯示工廠自動化在2018年的成長率是9.5% ,而這其中最多的是來自亞洲泛太平洋地區,我想台灣企業家的腳步應該是全球的領先者。馬克思被譽為影響20世紀最偉大的三個思想家之一,並不是因為他的共產主義,而是因為他的「量變導致質變」在不同的領域被廣泛的驗證與運用,自動化生產(關燈工廠)也是其中一個很好的例子。

 
現在科技越來越成熟,原本只能幹粗活的機器手臂現在越來越細緻跟靈活,人工智慧更讓工業設計、製造流程往前跨越一大步,最後「量變導致質變」的臨界點被超越,機器就此開始大量取代便宜的人力。就我目前所聽到,跟收集到的資訊都顯示,自動化因之而省下的人事費用大概只要2-3年就可以抵掉自動化的投資成本。但是新興國家人事費用會上升,還有政治因素、罷工因素,風險跟成本只會增加,卻不會減少。所以自動化的雪球已然形成,只會越滾越快、越滾越大,其中最大的推手絕對少不了數學好、最會計算成本,不在乎失業率,跟缺乏社會良心(所以最擅長代工)的台灣資本家。
我們將面對的不是節節敗退,而是雪崩式傾瀉的就業率

2018年7月26日在行政院科技會報中,前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先生示警,未來五到十年內,會有很多工作機會被人工智慧取代。未來只有5%-10%掌握科技的人薪水變非常高,其他九成的人薪水會變很低,政府有必要找智庫進行整體性的影響評估。張忠謀先生也說有關社會面與經濟面即將面臨問題,建議政府相關的專家也不要只找科技領域的,也要請社會面、經濟面的專家共同協助。

但是張忠謀先生沒說清楚(或不敢說穿)的是,既然很多工作機會被人工智慧取代,那樣的結果不是九成的人薪水會變很低,而是喪失的工作機會可能將高達50%,甚至更高。所以絕大對數的人不是無業就是低薪,消費力將會大降,惡性循環的結果是通貨緊縮加上經濟衰退,到時失業率不是慢慢爬升,而是過了一個臨界點後,如雪崩一般的失業率。

台灣不會是第一個失業率雪崩的國家,那會是大陸跟東南亞,因為依然有龐大的人力跟製造業,台灣的人口斷層跟製造業多數外移,反而會讓我們在第一波的雪崩中不會立即被淹沒。但是正如同德國庫卡公司的業務,工業機器人不只應用在汽車行業和大量生產領域,現在也開始進入食品、塑膠、金屬加工、電子、醫療技術和娛樂業等新應用,那時各行各業的影響就會開始呈現。這將是第二波的雪崩,包括實體店面、金融、會記、法律、餐飲、金融等服務業的大失業潮,請問政府準備好了嗎?還有第三波呢!當人工智慧真正變成神經網路平行處理系統,也就是機器自己會寫程式的時候,只要告訴機器你要甚麼,機器會自動設計最好的方法跟流程,連電腦工程師都會失業,那時將是人類浩劫真正來臨的時候。

 
蝴蝶效應,問題是這蝴蝶好大一隻

其實最近有關新興國家的經濟問題已經慢慢開始浮現,姑且不論製造業轉型中,也面臨人口斷層的中國,單單是東南亞跟印度可能釋放出的人力資源就已經有產能過剩的危機。如果再加上AI和工廠自動化大量減少人力需求,產能會遠遠過剩,除非極大量的裁員。而自動化生產也會將把很多產業帶回歐洲跟美國,這些新興國家極可能在第一波的雪崩中滅頂,金融危機將可能橫掃整個新興亞洲,中國的一帶一路恐將血本無歸,最後影響世界整體金融。

財富分配的集中化將急速惡化,只有少數掌握機器的人,包括資本家跟機器設計者會是最後的大贏家,當然還有政客。假如失業的人超過就業者,又普遍低薪,這時政府怎樣應付正在發生的二次大戰後嬰兒潮龐大的退休金與健保支出,怎樣確保社會福利來照顧失業者以維持社會安定,這將是一個難以想像的問題。

有救嗎?怎麼救?期待企業家的良心發現?用政府的力量減慢自動化的速度?用自動化跟最新的人工智慧提供人民最低的生活需求?提倡安樂死來降低人類平均壽命?這些都是極為困難的議題。本系列的文章將在審視一些產業可能自動化的結果後,再來深入探討可能的解決方法,「科技始終來自人性」,但我們要處理的是「科技就要超越人性」,而人類幾乎都還停留在樂觀的驕傲中,忽視迫在眉睫的威脅,這才是目前最大的危機。

arrow
arrow

    welly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