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焦慮症   

最近有一個年輕的男性病人來尋求協助,他最大的問題是沒有辦法去工作。唯一做過的是在便利商店打工,但是跟客人交談會很緊張,跟同事互動也是手足無措,幾個月就辭職了。

 

現在他就只是宅在家中上網、看電視。年齡越來越大,對於未來的焦慮也越來越多,甚至出現憂鬱症。

 

隨著就業的困難,製造業的萎縮,其實這樣的病人越來越多。有好幾個中年女性病人告訴我,家中的小孩已經30好幾了,十幾年來不曾工作,幾乎不出門,只是上網過日子。

 

還有一些病人,他們雖然有工作,但是上班不會跟同事打成一片,也沒有朋友,放假都是窩在家裡。他們都過得很不快樂,不管是人際互動,或者獨自一人,都覺得焦慮。

 

這些都是社交焦慮症惹的禍,根據研究,這類病人占人口的3-13%。但是也有學者認為,真正受這種問題困惱的人口可能高達18%。

 

台灣這幾年的發展使得這類面臨更多的挑戰,包括入學與工作的面試。在職場上也因為對服務品質的高要求,更多的公開討論與團隊合作,讓社交焦慮症患者持續的面臨困難與焦慮。

 

嚴重的患者因長期缺乏好的人際互動與同儕學習,連帶在人格發展、職業選擇、男女親密關係上也出現狀況。所以會在兩性關係上怯弱不前、屢遭挫折,或在婚姻上出現問題。

 

所謂的宅男宅女很多應該都是社交焦慮症的患者,他們在工作、社交、婚姻上都居於弱勢,尤其在這麼競爭,這麼要求溝通的社會裡。及早治療是很重要的,等到學校畢了業,求職或職場上遭遇挫折,加上缺乏人際網絡資源,有可能宅在家中變成唯一選擇。

 

只使用藥物治療往往效果有限,因為治療之前社交焦慮症的患者已多年害怕社交或表現的場合,人際關係的技巧也不佳。透過抗憂鬱藥物有效降低焦慮與緊張,再加上認知行為治療,以及針對人際互動技巧的心理諮商或團體治療,病人都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告別宅男宅女悲慘的生活。

arrow
arrow

    welly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