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藥物  

經常有病人問我這樣的問題,「一旦吃了精神科的藥,是不是都不可以停藥?不然就會變得更嚴重?」

 

先告訴大家一個臨床上真正的案例,有一個老闆娘得了憂鬱症,她乖乖地吃了兩年的藥才好起來。她覺得她的醫師很棒,每次就診都很關心她。這兩年來她都無法去工作,大部分的時間心情也不好,之所以能撐下去,除了醫師的鼓勵之外,主要是看了一本書,書中提到只要有信心,憂鬱症一定會好。

 

問題是,雖然她是在醫學中心治療,但是從頭到尾都是吃一顆百憂解,醫師並沒有調整藥物。在這種情況下,醫師雖然親切,卻早該增加百憂解的劑量,或者換用其他抗憂鬱藥物。可以想見一旦停藥,病人憂鬱惡化的機率會很高,自殺的危險性也會變很大。

 

另外常見的是恐慌症的治療,往往抗憂鬱藥物(這類藥物才能有效治療恐慌症)的劑量也不足,病人依然有恐慌發作,只好一直使用強效卻作用時間短的抗焦慮藥物,並得照三餐吃。這時一旦停藥,恐慌發作會變得更嚴重,而且更頻繁。治療上該增加抗憂鬱藥物劑量直到沒有恐慌發作,逐漸停用抗焦慮藥物後,抗憂鬱藥物劑量再分次降低到完全停止。

 

必須很遺憾地說,精神科病人有些時候之所以停藥後變得更嚴重,並不是病人的錯。而是醫師在治療上,或在跟病人溝通治療計畫上出了問題。只要對的藥物、足夠的劑量、保持沒有症狀的情形3-6個月的時間、逐步減藥,一般來說停藥都不會有甚麼問題。但是下面的情況就真的不適合停藥囉!

 

l  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不宜停藥:復發率太高,而且一旦復發可能治療會變困難

l  一旦陷入躁症或重鬱症會出現高危險性,或治療很困難則不宜停藥:復發所冒的風險太高

l  躁鬱症的患者在恢復正常期之後不宜停藥:復發率太高,最好吃上兩年讓腦細胞穩定

l  過往經驗停藥之後即會復發的個案不宜停藥:基因體質是重要致病因素,包括憂鬱症、強迫症、恐慌症等

arrow
arrow

    welly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