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病人會因頭痛來到處看醫生,病人往往會跟醫生講自己是偏頭痛,甚至說是神經科醫生診斷的,這種以訛傳訛的情況跟醫生的病人太多,溝通不良,加上病人先入為主的觀念有關。 其實台灣的偏頭痛病人並不多,國外的情況也是,絕大多數都是緊繃型頭痛,台灣這類型的病人應該更多。有些醫生認為病因是自律神經失調,但是自律神經管的是五臟六腑,造成頭痛的緊張肌肉則歸自主神經管轄,真是張飛打岳飛,極其離譜的錯誤。正確的診斷很重要,一開始可能需要排除神經或骨骼的問題,但大部分的頭痛真的還是要看精神科或身心科。
緊繃型頭痛最常發生的位置有二,一個在太陽穴兩側,約一個手掌的寬度,嚴重時會往前後延伸。第二個常見的位置是在後腦勺跟頸部交接的位置,基本上都會合併肩頸的緊繃。(如下圖示)
緊繃型頭痛跟壓力有關,尤其是本身有焦慮體質的病人,也就是常見的廣泛性焦慮症。如同機場塔台的雷達設定,焦慮中樞對外界的反應過於敏感,腦神經容易緊繃(造成失眠、擔心、煩躁、注意力跟記憶力下降),進而造成肌肉緊繃跟自律神經失調。
肌肉緊繃的痛會覺得整個區域都繃得很緊,說不出的難過,有時甚至可以感覺到肌肉下方脈搏的跳動。跟偏頭痛不同的是,不會對光線敏感,很少會噁心嘔吐,走動或頭晃動對於疼痛程度影響不大。至於痛一邊或兩側,往往不是診斷最重要的。
因為是肌肉緊繃造成的頭痛,跟忙碌、壓力、情緒有關,一開始痛就趕緊吃止痛藥可以緩解。但是不斷累積會造成持續性的頭痛,從早痛到晚,像孫悟空中了金箍咒一樣,止痛藥越吃越多、越沒效。
其實治療很簡單,抗憂鬱合併抗焦慮的藥物可以很快的緩解病情,也不會造成依賴性或抗藥性。比起長期或大量服用止痛藥可能造成肝腎問題,甚至胃潰瘍、胃出血,精神科藥物則沒有這方面的問題。
以前都說「頭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但醫學的進步讓我們知道頭痛往往都是廣泛性焦慮症引起的緊繃型頭痛,好好治療可以告別頭痛。
全篇轉自《康健雜誌》露出:http://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1295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