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樺,16歲高一生,經常請假不去上學,媽媽擔心他得了憂鬱症而帶來就診。實際上他是因為遇到幾個同學總是找他麻煩,甚至推擠他,威脅要打他,因為害怕而不敢上學。宇樺不會主動交朋友,在學校總是獨來獨往,但是那時老師比較關心他,所以狀況還可以。

但是現在新的老師不在意同學打打鬧鬧,他也不敢跟老師報告,覺得老師不會幫他,自己一個人覺得很孤獨、很無助。他每次要上台講話,或者在社團中發言,都很害怕,怕自己表現不好,大家也不跟他多講話,這其實就是典型的「社交焦慮症」。

「社交焦慮症」不只是害羞而已,比率高到超乎想像

根據研究,「社交焦慮症」佔人口的8-18%,端看標準的寬鬆與否,跟亞斯伯格症平均約千分之四相較,至少高過20倍。以一班30多人來說,至少就有2-3位比較嚴重的患者,他們跟陌生人講話會緊張,無法主動跟同學交談,往往上台會臉紅心悸、手抖冒汗,幾乎沒有朋友跟社交活動。

因為他們基本上不會主動融入團體,害怕成為大家注目的焦點,形單影隻,又缺乏爭論或表達的能力,不會反擊、抗議,或跟老師報告,有時甚至容易成為在團體中被霸凌的對象。

因為無法主動融入團體,長期缺乏社交技巧,出了社會後,往往是職場跟婚姻的弱勢,甚至交不到異性朋友(尤其是被期待要主動的男性),成為隱性的被霸凌者,像「便利貼小姐」或是「工具人先生」。最慘的是,大部份社交焦慮症患者對這個疾病都沒有概念,很多完全不會去尋求任何幫助或治療,只是活在逃避和痛苦中。

像有位19歲女性,快唸完大學一年級的時候,來心理諮商中心求助,她覺得心情越來越不好,感覺孤獨,都交不到朋友,她說:「一下課同學就三三兩兩的離開了,她也不知道怎麼開口跟人家說話,同學也沒人理她。回到宿舍還是孤孤單單一個人,因為室友都出去參加社團、聚會,很晚才回來。她在旁邊聽到她們在分享今天發生了什麼事,又羨慕、又難過,可是又不知道要說些什麼?」

「社交焦慮症」的診斷標準

A. 面對被他人審視的社交情況產生顯著的害怕或焦慮。例如,社交互動(對話、會見陌生人),被觀看(吃、喝的時候),以及在他人面前表演(演講時)。

B. 害怕自己的言行或呈現的焦慮會導致負性的評價(羞辱或尷尬;導致被拒絕或冒犯他人)。

C. 社交情況幾乎總是能夠促發害怕或焦慮。

D. 主動迴避社交情況,或是帶著強烈的害怕或焦慮去忍受。

E. 這種害怕或焦慮與社交情況和社會文化環境所造成的實際威脅不相稱。

F. 這種害怕、焦慮或迴避通常持續至少6個月。

G. 這種害怕、焦慮或迴避引起有臨床意義的痛苦,或導致社交、職業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損害

宇樺,16歲高一生,經常請假不去上學,媽媽擔心他得了憂鬱症而帶來就診。實際上他是因為遇到幾個同學總是找他麻煩,甚至推擠他,威脅要打他,因為害怕而不敢上學。宇樺不會主動交朋友,在學校總是獨來獨往,但是那時老師比較關心他,所以狀況還可以。

但是現在新的老師不在意同學打打鬧鬧,他也不敢跟老師報告,覺得老師不會幫他,自己一個人覺得很孤獨、很無助。他每次要上台講話,或者在社團中發言,都很害怕,怕自己表現不好,大家也不跟他多講話,這其實就是典型的「社交焦慮症」。

「社交焦慮症」不只是害羞而已,比率高到超乎想像

根據研究,「社交焦慮症」佔人口的8-18%,端看標準的寬鬆與否,跟亞斯伯格症平均約千分之四相較,至少高過20倍。以一班30多人來說,至少就有2-3位比較嚴重的患者,他們跟陌生人講話會緊張,無法主動跟同學交談,往往上台會臉紅心悸、手抖冒汗,幾乎沒有朋友跟社交活動。

因為他們基本上不會主動融入團體,害怕成為大家注目的焦點,形單影隻,又缺乏爭論或表達的能力,不會反擊、抗議,或跟老師報告,有時甚至容易成為在團體中被霸凌的對象。

因為無法主動融入團體,長期缺乏社交技巧,出了社會後,往往是職場跟婚姻的弱勢,甚至交不到異性朋友(尤其是被期待要主動的男性),成為隱性的被霸凌者,像「便利貼小姐」或是「工具人先生」。最慘的是,大部份社交焦慮症患者對這個疾病都沒有概念,很多完全不會去尋求任何幫助或治療,只是活在逃避和痛苦中。

像有位19歲女性,快唸完大學一年級的時候,來心理諮商中心求助,她覺得心情越來越不好,感覺孤獨,都交不到朋友,她說:「一下課同學就三三兩兩的離開了,她也不知道怎麼開口跟人家說話,同學也沒人理她。回到宿舍還是孤孤單單一個人,因為室友都出去參加社團、聚會,很晚才回來。她在旁邊聽到她們在分享今天發生了什麼事,又羨慕、又難過,可是又不知道要說些什麼?」

社交焦慮症的治療

在台灣從小並不太注重訓練社交技巧,絕大多數學校也不鼓勵高中生參加社團,往往要到大學或就業後,才開始自覺有問題。等到這些「害羞」、害怕跟「權威人士」講話的病人來求助,往往患者還會合併有適應障礙、憂鬱症、電玩成癮,甚至喝酒等問題。

治療上主要還是以心理諮商(認知行為治療)為主,藥物為輔,但要是症狀嚴重,合併憂鬱症狀,抗憂鬱的藥物是必要的。治療越早開始越好,像高中其實是社交能力的黃金時期,要及早加強互動技巧,也要避免心理創傷的累積。

有些團體課程的設計是在增加自信心、社交技巧與勇氣,某種程度就像是針對社交焦慮症的治療。效果可能比不上一對一、客製化的心理諮商,收費也不便宜,但好處是教材豐富、統一化、聽到不同的經驗,並可以實作練習,個人則比較傾向這些可以做為個別評估跟諮商治療後的進階課程。

因為有些時候對嚴重社交焦慮症的患者,參加團體課程本身有很大的壓力,可能會造成進一步的心理受創,仍須謹慎為之。像有幾個病人就是因為參加激勵團體,反而變成嚴重焦慮跟憂鬱來求診。

 

簡單檢測自己有沒有社交焦慮症?

下面12題請依嚴重度0-3評分:

恐懼/焦慮/逃避 0 = 不會 1 = 輕度 2 = 中度 3 = 重度

0 1 2 3 恐懼/焦慮/逃避 主動跟人交談,加入小團體

0 1 2 3 恐懼/焦慮/逃避 和別人在公眾場所喝東西

0 1 2 3 恐懼/焦慮/逃避 和權威人士說話,像老師、校長

0 1 2 3 恐懼/焦慮/逃避 在觀眾面前表演、演奏或演說

0 1 2 3 恐懼/焦慮/逃避 在別人注視下工作

0 1 2 3 恐懼/焦慮/逃避 打電話給不熟的人

0 1 2 3 恐懼/焦慮/逃避 和陌生人碰面、說話

0 1 2 3 恐懼/焦慮/逃避 成為大家注意力的焦點

0 1 2 3 恐懼/焦慮/逃避 向不熟的人表達你不贊同的意見

0 1 2 3 恐懼/焦慮/逃避 在人群前報告,或會議上發言

0 1 2 3 擔心自己做錯事,缺乏信心

0 1 2 3 害怕不好的評語,又不敢詢問別人意見

12-17 輕微到中度社交焦慮
17-23 明顯社交焦慮
23-28 嚴重社交焦慮
>28 非常嚴重社交焦慮

這一份修改後的問卷純粹是做參考用途,不能拿來診斷,比較適用在12-20歲。

arrow
arrow

    welly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