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小孩怕生嗎?會常常不想上學嗎?常做惡夢、頭痛嗎?請看下面這個專門針對「兒童焦慮症」所設計的問卷:
 
1.你的小孩對於社交活動(像跟朋友出去、親戚聚會)有很顯著而立即的害怕嗎?尤其是跟不熟悉的人在一起。
2.你的小孩對於某些事件或活動會有多餘的擔心嗎?像出門旅行,參加檢定考試。
3.你的小孩會無緣無故覺得吸不到氣、胸悶,或心跳很快嗎?
4.你的小孩跟家庭成員或其他熟悉的人可以建立與年齡相當的社交關係嗎?像打電話拜年,有事不會只跟媽媽講。
5.你的小孩跟同學相處時會不會顯得焦慮,甚至避免去接觸他們。
6.你的小孩會對某些東西或情境有不合理而持續的害怕嗎?像飛行、高處,或動物。
7.當遭遇到害怕的事物或情境,你的小孩會僵住不敢動,黏著你,或發脾氣亂哭嗎?
8.你的小孩會特別擔心他們的競爭力,或者表現不好嗎?
9.當需要離開家人或熟悉的人時,你的小孩會哭鬧、發脾氣,或拒絕離開嗎?
10.你的小孩曾拒絕上學,或迴避跟他年齡相當的社會活動嗎?像參加園遊會表演、跟同學去看電影。
11.你的小孩會每天花一個小時以上重複做某件事情嗎?像洗手、檢查、計算,或整理。
12.你的小孩會容易頭痛、做惡夢,或肚子痛嗎?
 
以前對於兒童焦慮症的研究很少,即使到了現在,很多精神科醫師對於所謂兒童焦慮這個診斷仍蠻陌生的,因為這個觀念真正被廣泛的注意可能不到十年。但是根據國外專家表示,小孩可能有高達百分之5到10的機會有焦慮症,而焦慮症還包括了強迫症、社交焦慮症、恐懼症(怕高、怕飛機)等。
 
這些小孩可能還會有注意力難以集中、煩躁易怒、肌肉緊繃、吞嚥卡卡的、頻尿,跟睡眠障礙。門診中有一些個案從國中開始就有失眠多夢的困擾,有的人還表示從他記憶所及,就很容易睡不著,常常很緊張。一般來說,這些症狀要持續超過6個月才能正式被診斷,因為環境的適應障礙也可能出現類似的症狀,但一般不會延續到半年之久。
 
父母往往認為這些小孩害羞、緊張是正常的,即使已經到了拒學的程度,只要不是太嚴重,父母也不知道該求助於精神科醫師。其實看精神科醫師,對每個小孩都是會有幫忙的,像是過動、注意力缺損、亞斯伯格、焦慮症,這些精神疾病有時很輕微,但是長期下來會構成很大的困擾。尤其問題拖越久,小孩到了青春期,就醫更困難,治療往往也越費力,尤其是男性。要幫助腦部功能出現精神疾患的小孩(不只是焦慮症):
 
第一步是父母親能夠辨識小孩的症狀,並拋開對精神疾病莫名的恐懼或偏見。過動注意力缺損症候群的比率大約在5-8%,過去關於全球亞斯伯格症盛行率調查是千分之零點五,但澳洲最新研究的數字飆高到將近六十分之一。台灣這幾年,無論在教學現場或是兒童心智科診間,亞斯伯格症的確診數字正以飛快的速度增加中。再加上之前提到5-10%的兒童焦慮症,這些需要精神科醫師幫忙的小孩,每十個至少有一個。
 
第二步是評估跟心理諮商,小孩的身心狀況需要完整的評估,有些時候還要考慮基因的異常、內分泌的問題,甚至重金屬的中毒。一般來說,藥物的使用在醫師的觀察下,安全性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對小孩來說,心智不夠成熟,心理諮商特別的重要。
 
第三步是跟教育系統的連結,以及長期的追蹤。有些問題到了青少年時期會有變化,像過動情形會減少,但脾氣有時變的極端暴躁。這是大腦會因為性荷爾蒙的刺激而出現再次的發展與變化,也容易出現青春期的憂鬱症,以前總被認為是叛逆期。甚至思覺失調症、雙極情感性疾患 (以前叫躁鬱症)的發作也往往在青春期的後期。
 
精神科醫師或心理諮商師其實可以做得更多,像人際互動技巧、情緒察覺與處理的能力,甚至對自己能力的發掘都可以透過心理諮商來幫助。所以請父母親善用一開始介紹的量表,拋除對精神醫學跟心理諮商的成見,讓我們及時一起給予小孩完整的幫助。
arrow
arrow

    welly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