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複合障礙」的病態人格,該如何辨識其特徵?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若是輕忽病態人格者的危險性,甚至被病態人格者惡意利用,就會有不少人,不知不覺變成病態人格的擁護者或被害者。

 

 


最近有本書出版了,書名叫《病態人格:是藏著惡意的善良,還是富有魅力的瘋狂?》 作者是中野信子。主要是討論一個已經在歐美社會流行、被探討了數百年的名詞——psychopathy「精神病態」,這原本是宗教上的一個想法,認為有些人的本質是天生邪惡(psych的原意是靈魂,現代的意義是心智、意識),反社會(所以也叫socialpathy,pathy代表病態)。像著名影星湯姆斯、克魯茲所信奉的山達宗,就認為有高達20%的人屬於psychopathy,是撒旦的代言人。精神醫學嘗試把它變成診斷上的概念,主要目的是用來說明連續殺人犯的反社會人格,但時至今日,仍然沒有一個病名,能夠百分之百地闡述其實情。最近幾年,腦科學終於有長足進步,也因此對病態人格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在人腦這個器官的性質當中,有某部分功能主掌「體貼」「對他人傷痛感同身受」等領域,而病態人格者這方面的功能與正常人大相逕庭。以《沒有良知的人:那些讓人不安的精神病態者》知名的犯罪心理學家羅伯特.海爾就指出,有○.七五%的男性是病態人格者。哈佛醫學院精神醫學系的心理學家馬沙.史塔德,根據流行病學的調查的資料,指出反社會人格者占據全美人口的四%之多。

病態人格的診斷並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存在有大片灰色地帶,也就是說並非所有的反社會人格或自戀型人格都會對他人造成傷害,還有很多的文化跟環境因素決定症狀輕重,或危害大小之分。說得更專業點,病態人格就是一種發生於情感面、人際關係面、行為面的「複合障礙」。
個人比較相信病態人格主要包括反社會人格及自戀型人格,最大的共通點就是——缺乏對別人痛苦的同理心,缺乏所謂的良知(consciousness,對自己行為缺乏反省,忽略對他人的傷害)。專家學者也發現,病態人格並不一定與冷酷殘忍的犯罪者畫上等號。甚至有研究結果指出,某些需要進行大膽決策的職業,譬如大企業CEO、政治家、律師等等,屬於病態人格者的傾向偏高。

雖然作者中野信子認為,日本大約一百個人當中,就有一名病態人格者,但這是真的嗎?日本其實對於病態人格比較寬鬆,像黑社會跟AV色情行業在日本的合法化。即使如此,台灣人口約有兩千三百萬人,所以1%就極可能至少有二十幾萬人是病態人格者,假如用20%去看,好像就太可怕了。所以病態人格者就混雜在你我周遭,乃至於你的親朋好友、上班同事之間,甚至是正在閱讀本書的你。 如何辨識病態人格者 作者中野信子列舉幾個病態人格者的特徵: 外表與談吐富有很大魅力,有自戀傾向。 不易有恐懼、不安、緊張的情緒,能夠堂而皇之地站上大舞臺。 輕易從事一般人因為倫理規範、危險等因素而躊躇不前,乃至於不敢做的事情,乍看像是勇敢的挑戰者。 善於說場面話,讓強者與自己站在同一陣線,乃至於擁簇者眾。 慣於透過說謊來豐富自身說話內容。會為了自我表現而不斷改變主張。 口氣很大,卻容易半途而廢。 妄自尊大,即便受到批評也不會感到挫折,或是引以為戒。 交友圈一變再變,會批評過往的交友圈。 善於交際,但是難以對他人處境感同身受。 當然,並非所有病態人格者都是壞人、潛在罪犯,在病態人格者身上貼上「等於罪犯」標籤,並不是件妥善的行為。但若是輕忽病態人格者的危險性,甚至被病態人格者惡意利用,就會有不少人,不知不覺變成病態人格的擁護者或被害者。很常見的就是以前的老鼠會行銷,每年的頒獎慶祝大會,那種製造出來狂熱的支持與擁戴,但到最後卻是大多數人以悲劇收場。 像是有些「Seafood」能言善道,魅力十足,追隨者眾,就這樣成為他們的粉絲,結果嘴巴上講清心寡慾,結果是出入名車,坐擁豪宅跟鉅款。但是他們可沒犯罪喔!信眾都是心甘情願,爭相奉獻,購買來世的福報。 ;

普遍而言,我們會對謊言、違法,甚至可能害人傾家蕩產的賭博行業,自動產生「排斥」「內疚」的情緒,進而對這類違反道德的行為「踩剎車」,擔心一旦被發現,就會惹人厭,被社會排斥。但是病態人格者卻跟我們不一樣,反而會不假思索地,甚至興致勃勃的從事這類活動。甚至合理化自己的行為,覺得自己反而是進步的象徵,人民希望的所在,有時還自戀到匪夷所思,罔顧對社會所造成的巨大傷害。 回顧歷史,幾乎所有歷史的災難往往都出自這種魅力型的領導者,如果各位有興趣去回顧當年墨索里尼跟希特勒的演講,那種萬人空巷,如癡如醉的歡呼跟崇拜,豈是現在的「粉」們所能望其項背。 那些經常慣於呼口號,但無法履行承諾;善於魅惑人心,卻無法也無心制止自己粉絲對他人攻擊(我們該慶幸的是二次大戰前的德國跟日本,公開反對者是直接被刺殺);生活中諸多疑點無法交代,但講話常煽動情緒,沾色、賭、歧視者;滿口「愛與包容」,也會TNND、「**等你」的,請勿對號入座。我是人、不是蛆,粉絲們也不用來罵1450(我花時間寫稿賺1450是賠錢),也認為該盡可能苦民所苦。 但要好好治理國家,我相信較為冷冰冰的數字跟計算機,「世上苦人多」,要靠計畫幫人脫貧而不是喊喊,首先可以做的,最先該做的就是「住者有其屋」,而不是年金改回去。「有錢」怎麼量化跟定義?目標如何達成?核能意外跟和平協議(後面接著的統一進程)不是國家安全最大的威脅嗎?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lly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