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身邊出現過這種人嗎?

 


「自我感覺超良好,只有他們批評別人,但不喜歡、甚至不允許被批評。」

「以自我為中心,別人都得聽他話,最好所有的注意力都聚焦在他們身上。」

「缺乏團隊精神,覺得自己是天生的領導者,喜歡爭出頭當團隊的領導者。」

 


「爭功諉過,一但出問題,要嘛就找替罪羔羊,不然乾脆躲起來找不到人。」

這些都是自戀型人格的特質,有些人超級討厭這幾樣特質,但是也有人喜歡作為這類自戀者的跟隨著,尤其當這些自戀者懂得修飾、掩藏自己的時候。其實自戀者是否討人厭還要看他們實際的表現如何來決定,當自戀者可以達成設定的目標,帶領團隊往前邁進,不妄自尊大,懂得量力而為的時候,他們往往比別人容易成為領導者。

「自戀型人格」往往擁有領袖魅力

其實成功的領導者往往必須具備某種程度的自信跟自戀,但,“自信跟自戀就像高飛球跟全壘打的差距一樣 – 只有一牆之隔。”

 


根據精神醫學的診斷標準,「自戀型人格」是種廣泛的模式,誇大、需要稱讚、缺乏同理心。表現須符合以下五項特點(或更多):

對自我重要性的自大感,例如誇大成就與才能,即使條件不符依然自認為優越。

專注於無止境的成功、權力、顯赫、美貌、或是理想愛情等幻想中。

相信他或她的「特殊」及獨特,僅能被其他特殊或居高位者所了解。

需要過度的讚美。

認為自己裡該有特權,或別人會自動地順從他的期待。

人際上的剝削,占別人便宜,或覺得本來就可以「為所欲為」。

缺乏同理心,不願意辨識或認同別人的情感需求。

時常妒忌別人或且認為別人妒忌他或她。

顯現自大、傲慢的行為或態度。

一個領導者必須擁有強大的自信,但不過度誇大;必須專注於成功跟權力,但知道節制。像黃國昌先生,他絕對不是名嘴所言的「志大才疏」,也不是「欠缺大局觀」,從極其優秀的學養跟口才來看,他絕對完勝檯面上幾乎所有的政治人物。他的問題在於「態度」,更深層來看是自戀的「人格特質」,尤其在躍上政治舞台之後。自信心的過度膨脹造成無可救藥「自我重要性的自大感」。使他在質詢時咄咄逼人到「相信他的獨特,連其他特殊或居高位者都無法了解」、「缺乏同理心,不願意辨識或認同官員起碼的情感需求」:私下講黨內同志時「人際上的剝削,覺得可以為所欲為」、「顯現自大、傲慢的行為或態度」。對照上面的9項要件,剛好達到診斷的五項標準,但是照這樣說,我們的政治人物、名嘴們豈不是很多都有「自戀型人格」?很悲哀的是,“對的,這是一個自戀型人格充斥在我們眼前的時代[1]“

似乎我們每個人身邊都會存在幾個這種「自戀狂」,感覺全世界自己最棒。(示意圖非本人/圖片取自Pexels)
有些人討厭自戀型人格特質,但是也有人喜歡作為這類自戀者的跟隨著,尤其當他們懂得修飾、掩藏自己的時候。(示意圖,圖片取自Pexels)

但是一個人要是不具備自信;不追求成功、權力,跟顯赫;不能讓人自動地順從他的期待;太有同理心的時候,他適合擔任,或者會被擁戴成為一個領導者嗎?尤其在這個要求自我表現,重視自我表達的時代,一般人躲攝影機都避之唯恐不及,很可能視領導別人、總是開會,跟經常做決定為畏途。這時出現一個自信、強而有力的領導者反而是一種救贖,即使連相信名嘴,把他們的意見拿來支持自己,都是一種自我價值的肯定。

那柯文哲市長是「自戀型人格」嗎?

他不是常拿自己智商很高,台大醫院教授說嘴嗎?(對自我重要性的自大感);他不是專注於無止境的成功、權力,與顯赫嗎?(想繼續當總統,即使當市長已經不符合其自認為的優越)。他不是相信自己的「特殊」及獨特,根本沒人能真正了解?他不是認為自己裡該有特權,或別人會自動地順從他的期待嗎?他動不動就批評別人的人格,不是在「占別人便宜,或覺得本來就可以為所欲為」嗎?你覺得他罵屬下官員的時候,具有同理心嗎?願意辨識或認同別人的情感需求嗎?他不是動不動就時常妒忌別人,或者認為別人妒忌他嗎?他不就是時常「顯現自大、傲慢的行為或態度」嗎?看看他怎麼評論林非帆的哽咽,「當你觸及心裡最慚愧的地方就會這樣子」,這樣說人家自覺慚愧是很重的人格批判,妥當嗎?

20200827-台北市長柯文哲出席北部流行音樂中心開幕記者會。(陳品佑攝)
台北市長柯文哲。(資料照,陳品佑攝)

組織裡的炸彈──「自戀型人格」

自戀者比較願意挺身而出,擔當重任,成為組織的核心人物。但是能力的好壞決定了他們在組織的發展,因為自信要是再加上傑出的能力,使他們具有領袖的魅力,進而成為團隊的領導者。歷史上最有名的例子應該是義大利的墨索里尼了,義大利有句話說:「你怎樣批評墨索里尼也好,起碼他讓火車準點發車」,他在二次世界大戰時不僅經常拖累德國,也讓國家蒙受很大的摧殘。其實麥克阿瑟將軍也俱備了很多自戀的傾向,到最後甚至導致跟總統的直接衝突,直接被解除職務。

時代力量因為黃國昌跟徐永明兩位前主席的自戀型領導風格導致迅速的崩解,連柯文哲主席的民眾黨也在搖搖欲墜之中。「自戀型人格」的領導者,往往能力是很不錯的,一開始團隊會因為他們的傑出而快速的崛起,畢竟服從於“英明”領袖的效率遠比一群人嘰嘰喳喳好很多。但是單靠傑出的能力,卻「自以為是、傲慢、缺乏同理心」,總是批評、踐踏他人,這樣的組織能夠走多久、走多遠?尤其當組織的文化跟規則因為個人的自戀而被扭曲、破壞了之後。

20191231-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召開「反滲透法 」記者會,左起立委徐永明、黃國昌。(蔡親傑攝)
作者認為,時代力量因為黃國昌(圖右)跟徐永明(圖左)兩位前主席的自戀型領導風格導致迅速的崩解(資料照,蔡親傑攝)

如何處理有能力的「自戀型人格」是組織往前邁進永遠的議題

一個人的能力跟領導力容或可以培養,但是「自戀型人格」的特質卻往往幾乎難以改變,這就是為何會被列入精神疾病很重要的原因。不管是研究結果,抑或精神科醫師的臨床經驗,「自戀型人格」是沒有藥物可以治療的,而自以為是跟自信基本上就讓他們不願接受心理治療。即使遭遇到重大的挫敗跟強力的批評,他們自始至終都會認為是「別人妒忌他」,就像柯文哲市長最近常講的一句話「干我屁事」。

“自信跟自戀相隔的那一道牆就是對自己的反省跟對他人的尊重〞

但是政治是眾人之事,組織的事也往往關係到每一個成員的一輩子,在這個自戀時代裡,如何辨識「自戀型人格」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歷史中很多大王朝的終結都跟自戀者有關。請不要把顏色當作判斷的標準,不要把意識形態視為神聖不可侵犯,更不要搞個人崇拜,歷史上的“粉”們從來都是悲劇的開始,差別只是大禍來的快或慢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lly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