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  

最近做心理治療幾乎都會被問到「心理治療是甚麼?」奇怪的是為何以前都沒人問?

 

教科書的答案是:經過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員(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基於心理學理論及研究,建立一種獨特的人際關係。透過對話、溝通,進行深度自我探索、行為改變等技巧來處理心理問題、減輕痛苦、醫治精神疾病,促進心理健康與個人成長。

 

但這種制式答案病人一點FU都沒有,甚至一頭霧水。對先進社會,心理治療或諮商雖然大家說不出來其定義,但卻會有一定的概念(像我們都知道機械是甚麼,但定義?!)。這種瞭解往往是來自小說、電影,或者周遭親友的經驗。最近常被問到這個問題,其實反映了過度視覺化的媒體及網路,已經造成社會教育在這方面的缺乏。

 

深思了許久,覺得要用簡明的語言、條列化治療過程來回答問題。心理治療對人的一生可以有很大的幫助,是由專業人員與個案一起:

1.     找到問題,形成共識:很多人會覺得失眠、緊繃等症狀是問題,但心理治療是針對情緒與心理問題。所以一開始透過回顧與晤談,定義問題是人際關係、容易自責、缺乏自信…治療者必須尋求個案真切的認同,並讓其瞭解治療必須是坦誠與共同努力

2.     建立願景與治療計畫:再來則要點出努力的大方向,有點像是描繪一個應許之地。例如透過改變自責的習慣,會改善人際關係,轉化負面情緒。不同於百年前的心理分析,在快速變遷的現代社會,時間表的討論有其必要

3.     發掘問題與情緒根源:問題最初發生時,個案心智可能不夠成熟(像被虐兒),或者創傷過大(像性侵),所以讓個案在之後對人與事的態度建立在壞基礎上。這個尋找過程需要很大的耐心,個案要勇敢面對痛苦方能成功

4.     重建信心與勇氣:即使知道問題及其根源,改變是需要勇氣與信心,也不是一蹴可幾的。目標是幫助個案在痛苦中得回快樂,在破碎中建立人際關係,願意努力建立自己未來的人生。

 

很多父母都因為小孩的問題而苦惱,當小孩的情緒出了問題,也不知如何是好。反之亦然,父母的情緒問題,根據研究,也會增加小孩得到憂鬱症的機會。所以心理治療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能越早尋求幫助,就能越快得回快樂人生與美好家庭。

arrow
arrow

    welly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