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精神醫學 (99)
- Jan 10 Wed 2018 17:12
腦神經內的運輸
- Jan 10 Wed 2018 16:49
自律神經檢測
- Jan 09 Tue 2018 16:24
自律神經失調大解惑
- Jan 09 Tue 2018 15:46
憂鬱症?藥需要吃多久?
- Jan 09 Tue 2018 15:39
憂鬱症到底藥要怎麼吃?
- Jan 07 Sun 2018 14:35
想開就好?醫生用4點回答,「心理治療」跟普通聊聊差在哪!
- Dec 28 Thu 2017 11:57
給第一次發病的你:憂鬱症一定要吃藥嗎?要吃多久?精神科醫師一次解答
憂鬱是人類自然的情緒,憂鬱症則是腦子生病了
- Dec 24 Sun 2017 12:19
自律神經檢測原理介紹 - 喉嚨卡卡、心跳偏快,小心自律神經失調!
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眾說紛紜,很多都不對,像肩頸緊繃,是自主神經(肌肉、感覺)系統,跟自律神經分屬不同系統。
- Jul 25 Tue 2017 20:18
一點小事就生氣爆炸,是「脾氣差」還是「躁鬱症」?
- Jul 25 Tue 2017 19:13
從了解睡眠開始,正向面對!
30歲的家庭主婦小婷向我抱怨:「我每一次要睡覺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腦子裡就浮出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越是叫自己不要想,越是睡不著。尤其是身體明明很累了,腦子就是不肯休息,要是隔天有事,那鐵定完蛋,整夜睡不著。」
- Jul 25 Tue 2017 18:52
安眠藥便宜又安全,吃一輩子也沒問題?
- Jul 25 Tue 2017 18:30
耳鳴好煩人 和平共存最重要
身心科門診中有不少耳鳴的病人,有些人最初求診原因是失眠、焦慮,之後才提到耳鳴。但也有人是因為耳鳴讓他們很煩、睡不著,甚至憂鬱到想自殺,所以到身心科看診。
究竟是焦慮造成耳鳴?還是耳鳴造成焦慮?其實都有可能。從病史來看,焦慮症(正確全名是廣泛性焦慮症,有些精神科醫師稱為身心症)主要和焦慮體質有關,研究顯示,90%來自遺傳。這類病人青少年時代就容易因為考試而緊張、失眠、頭痛、心悸。
- Jan 13 Fri 2017 20:55
醫生,你怎麼餵我吃毒品?談管制藥物分級
有一個失眠病人平常都在吃俗稱的FM2〈安眠藥的一種,藥效較強,列為3級管制〉,「可是昨天新聞報導說FM2是3級毒品,那大麻是2級毒品!?」我說「這只是安眠藥啦!不是毒品,而且你也吃很久了啊!」
- Jan 13 Fri 2017 20:35
失眠者的兩難:吃安眠藥和喝酒,哪個最傷身體?
- Jan 13 Fri 2017 20:28
愛是恆久忍耐?當每個人都能活到80歲...婚姻是該從一而終,還是知錯能改?
- Dec 29 Thu 2016 19:57
憂鬱症治療,對症下藥才是重點
24歲的艾琳,從21歲開始吃安眠藥,越吃越多,在門診時看到她憂愁、悶悶不樂的臉,直覺上她應該有憂鬱症,但是她並不認為。台灣在憂鬱症的教育上做的不錯,大部分得到憂鬱症的患者其實自己都知道,但是有的礙於面子不想承認,有的則是擔心精神疾病的標籤化,甚至壓根排斥精神科。
- Sep 30 Wed 2015 16:18
6項檢測看您是否有安眠藥濫用、成癮之問題
依據之前睡眠醫學會的調查報告,至少兩百萬台灣人有長期之睡眠障礙,台灣人吃掉的安眠藥也很驚人,尤其是使蒂諾斯這一類的藥。早已聽聞很多病人告訴我這樣的販賣行為,一顆藥賣30元,少則一次賣30顆,多則120顆。
- Sep 24 Thu 2015 16:10
史蒂諾斯吃多了會怎麼樣?
「我不是在睡覺嗎?手上怎麼有刀,還滿手是血?」一男子去年十一月砍殺安排攤位的男性十五刀致死,他在偵查庭內看到照片後嚎啕大哭,堅稱行凶前曾服多顆安眠藥,對殺人過程沒印象,可能是「夢遊殺人」。
- Sep 16 Wed 2015 16:53
找到自律神經失調的原因,才有可能治本
當醫師告訴你有「自律神經失調」,他很可能開給你一顆紅色的圓形小藥丸(乙型交感神經抑制劑),再加上一顆粉紅色橢圓形藥丸(短效抗焦慮藥,俗稱鎮靜劑)。請記得,他只是開藥讓你覺得好一點,只治標一點都沒治本。
所以為什麼我這樣說?因為自律神經失調是一種現象,一些症狀,而不是一個診斷的病名。所謂抑制交感神經藥物,基本上也只是減少交感神經的作用,主要是讓心跳慢一點,血壓低點,並不是真正的治療。真正的治療要找到引發自律神經失調的原因,像甲狀腺亢進、焦慮症,才能治到本。
自律神經系統其實只是傳令兵,生病的機率甚至比自主神經系統低,除了像手汗症之類的,其實很少出問題。所以我們講的自律神經失調,其實往往是有可能去調控,或影響到自律神經的部分出問題。
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腦部及脊髓)是人類最複雜的器官,透過各種感覺神經接受來自身體各部位的訊息,經過反射或複雜的處理,再把訊號傳到身體其他部位去執行。有兩個系統來執行這些命令:自主神經系統及自律神經系統。
自主神經系統控制的是我們的肌肉,是可以透過我們的思考可以去指令、控制的,主要是透過運動神經元。如圖一
↑圖一(資料來源/康健特刊《腦神經100問》:神經是由無數的神經細胞(神經元)與神經纖維集合而成。神經纖維被神經束膜包覆成束狀,稱為「神經纖維束」,數條神經纖維束與動脈、靜脈再被神經外膜包覆,形成一條神經,遍布全身。放大來看,神經細胞是由細胞體及從細胞體延伸出去的神經突起組成,長的突起稱為神經纖維(軸突),短的稱為樹突。)
自律神經系統控制的則是我們的器官,包括分泌腺、心、肺、胃、腸等等。這些平常不為我們的意識所知覺,其運作除非經過特殊訓練,也不受我們控制。舉例來說,病人常問我心悸是甚麼?一般來說我們是不會感覺到心臟在跳動的,當你覺得心臟跳很快獲很大力時,那是特殊狀態,就叫心悸。你很難當下令它跳慢一點或小力一點,即使受過特殊訓練也需要一小段時間。
圖二就是自律神經系統大概含括的範圍,請注意到及髓的上方連接腦部,所以訊息可以直接從脊髓直接到器官,像腸胃有食物會增加血液供給跟蠕動;但也可以因腦部的狀態而影響器官,像緊張時心跳加快、冒汗、頻尿。
↑圖二(資料來源:康健雜誌172期)
圖三則是簡單的圖示,讓大家對自主神經及自律神經兩大系統有很快地了解
↑圖三
全篇轉自《康健雜誌》露出:http://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1276&typeUuid=94551813-0874-449c-90e3-2aa81d9c4ba8
- Sep 16 Wed 2015 15:09
偏頭痛 可能是焦慮引起的緊繃型頭痛
很多病人會因頭痛來到處看醫生,病人往往會跟醫生講自己是偏頭痛,甚至說是神經科醫生診斷的,這種以訛傳訛的情況跟醫生的病人太多,溝通不良,加上病人先入為主的觀念有關。 其實台灣的偏頭痛病人並不多,國外的情況也是,絕大多數都是緊繃型頭痛,台灣這類型的病人應該更多。有些醫生認為病因是自律神經失調,但是自律神經管的是五臟六腑,造成頭痛的緊張肌肉則歸自主神經管轄,真是張飛打岳飛,極其離譜的錯誤。正確的診斷很重要,一開始可能需要排除神經或骨骼的問題,但大部分的頭痛真的還是要看精神科或身心科。
緊繃型頭痛最常發生的位置有二,一個在太陽穴兩側,約一個手掌的寬度,嚴重時會往前後延伸。第二個常見的位置是在後腦勺跟頸部交接的位置,基本上都會合併肩頸的緊繃。(如下圖示)